原子序数 | 98 |
---|---|
相对原子质量 | 251 |
質量數 | 237 |
族 | |
---|---|
周期 | 7 |
区 | f |
質子 | 98 p+ |
---|---|
中子 | 139 n0 |
电子 | 98 e- |
能量 | |
---|---|
質子親合能 | |
电子亲合能 | |
電離能 | 6.2817 eV/particle
|
汽化热 | |
熔化热 | |
标准摩尔生成焓 | 196 kJ/mol
|
电子 | |
電子層 | 2, 8, 18, 32, 28, 8, 2 |
價電子 | 2 ⓘ |
电子排布 | [Rn] 5f10 7s2ⓘ 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10 4p6 5s2 4d10 5p6 6s2 4f14 5d10 6p6 5f10 7s2 |
氧化数 | 2, 3, 4, 5 |
电负性 | |
Electrophilicity Index | |
物质基本状态 | |
物質階段 | 固体 |
gaseous state of matter | |
沸点 | |
熔点 | 1,173.15 K
|
critical pressure | |
critical temperature | |
三相點 | |
外表 | |
顏色 | 无色
|
外表 | silvery |
折射率 | |
材料性质 | |
热导率 | |
热胀冷缩 | |
摩尔热容 | |
比热容 | |
绝热指数 | |
electrical properties | |
type | |
電導率 | |
电阻率 | |
超导现象 | |
磁 | |
type | |
磁化率 (Mass) | |
磁化率 (Molar) | |
磁化率 (Volume) | |
magnetic ordering | |
居里点 | |
奈耳温度 | |
结构 | |
晶体结构 | 六方晶系 () |
晶格常數 | |
Lattice Angles | π/2, π/2, 2 π/3 |
mechanical property | |
硬度 | |
体积模量 | |
剪切模量 | |
Young's modulus | |
泊松比 | |
音速 | |
分类 | |
分类 | 锕系元素, Actinides |
CAS Group | |
IUPAC Group | |
Glawe Number | 42 |
Mendeleev Number | 32 |
Pettifor Number | 39 |
Geochemical Class | |
親鐵元素 | synthetic |
Gas Basicity | |
---|---|
極化性 | |
C6 Dispersion Coefficient | |
allotrope | |
截面 | 2,900
|
Neutron Mass Absorption | |
量子数 | 5I8 |
空间群 | 194 (P63/mmc) |
稳定的同位素 | 0 |
---|---|
不稳定的同位素 | 20 |
Natural Isotopes | 0 |
質量數 | 237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9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0.8 ± 0.2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70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3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38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0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1.1 ± 1.3 m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97.5% |
α (α emission) | 2.5% |
質量數 | 239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1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8 ± 2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1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65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40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2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0.3 ± 0.9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0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98.5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1.5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41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3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.35 ± 0.18 m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0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|
α (α emission) | 15% |
質量數 | 242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4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.49 ± 0.15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61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39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0.014% |
質量數 | 243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5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0.8 ± 0.3 m
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86% |
α (α emission) | 14% |
質量數 | 244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6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9.5 ± 0.5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6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75% |
ϵ (electron capture) | 25% |
質量數 | 245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7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5 ± 1.5 m
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6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64.7% |
α (α emission) | 35.3% |
質量數 | 246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8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5.7 ± 0.5 h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1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2.4% |
ϵ (electron capture) |
質量數 | 247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9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.11 ± 0.03 h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ϵ (electron capture) | 99.965% |
α (α emission) | 0.035% |
質量數 | 248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0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33.5 ± 2.8 d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0.0029% |
質量數 | 249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1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51 ± 2 y
|
自旋 | 9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4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5% |
質量數 | 250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2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3.08 ± 0.09 y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99.923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0.077% |
質量數 | 251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3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898 ± 44 y
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
質量數 | 252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4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.645 ± 0.008 y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96.8972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3.1028% |
質量數 | 253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5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7.81 ± 0.08 d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99.69% |
α (α emission) | 0.31% |
質量數 | 254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6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60.5 ± 0.2 d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99.69% |
α (α emission) | 0.31% |
2β− (double β− decay) |
質量數 | 255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7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85 ± 18 m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1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|
α (α emission) |
質量數 | 256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58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2.3 ± 1.2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0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SF (spontaneous fission) | 100% |
α (α emission) | |
2β− (double β− decay) |
發現者或發明者 | G.T.Seaborg, S.G.Tompson, A.Ghiorso, K.Street Jr. |
---|---|
发现地点 | United States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0 |
语源学 | Named after the state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. |
發音 | kal-eh-FOR-ni-em (英语) |
相对丰度 | |
---|---|
地壳丰度 | |
丰度 (海洋) | |
丰度 (人体) | 0 %
|
丰度 (流星体) | 0 %
|
丰度 (太阳) | 0 %
|
宇宙丰度 | 0 %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