鎂

鎂 (Mn)

原子序數為25的化學元素
原子序数25
相对原子质量54.938044
質量數55
7
周期4
d
質子25 p+
中子30 n0
电子25 e-
Animated 玻尔模型 of Mn (鎂)

物理性质

原子半径
140 皮米
摩尔体积
共价半径
119 皮米
Metallic Radius
118 皮米
离子半径
Crystal Radius
范德华半径
205 皮米
密度
7.3 g/cm³
元素的原子半徑: 鎂0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195210皮米原子半径共价半径Metallic Radius范德华半径

化学性质

能量
質子親合能
797.3 kJ/mol
电子亲合能
電離能
7.434018 eV/particle
電離能 of Mn (鎂)
汽化热
221 kJ/mol
熔化热
13.4 kJ/mol
标准摩尔生成焓
283.3 kJ/mol
电子
電子層2, 8, 13, 2
玻尔模型: Mn (鎂)
價電子2
路易士結構: Mn (鎂)
电子排布[Ar] 3d5 4s2
1s2 2s2 2p6 3s2 3p6 3d5 4s2
Enhanced 玻尔模型 of Mn (鎂)
Orbital Diagram of Mn (鎂)
氧化数-3, -2, -1, 0, 1, 2, 3, 4, 5, 6, 7
电负性
1.55
Electrophilicity Index
物质基本状态
物質階段固体
gaseous state of matter
沸点
2,334.15 K
熔点
1,519.15 K
critical pressure
critical temperature
4,325.15 K
三相點
外表
顏色
银色
外表silvery metallic
折射率
材料性质
热导率
热胀冷缩
0.0000217 1/K
摩尔热容
26.32 J/(mol K)
比热容
0.479 J/(g⋅K)
绝热指数
electrical properties
typeConductor
電導率
0.62 MS/m
电阻率
0.0000016 m Ω
超导现象
typeparamagnetic
磁化率 (Mass)
0.000000121 m³/Kg
磁化率 (Molar)
0.0000000066475 m³/mol
磁化率 (Volume)
0.00090387
magnetic ordering
居里点
奈耳温度
100 K
结构
晶体结构体心立方 (CUB)
晶格常數
8.89 Å
Lattice Anglesπ/2, π/2, π/2
mechanical property
硬度
6 MPa
体积模量
120 GPa
剪切模量
Young's modulus
198 GPa
泊松比
音速
5,150 m/s
分类
分类过渡金属, Transition metals
CAS GroupVIIA
IUPAC GroupVIIB
Glawe Number72
Mendeleev Number55
Pettifor Number60
Geochemical Classfirst series transition metal
親鐵元素siderophile

other

Gas Basicity
774.4 kJ/mol
極化性
68 ± 9 a₀
C6 Dispersion Coefficient
552 a₀
allotrope
截面
13.3
Neutron Mass Absorption
0.0083
量子数6S5/2
空间群217 (I_43m)

錳的同位素

稳定的同位素1
不稳定的同位素30
Natural Isotopes1

43Mn

質量數43
中子數18
相對原子質量
43.018647 ± 0.000429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p (proton emission)

44Mn

質量數44
中子數19
相對原子質量
44.008009 ± 0.000322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自旋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p (proton emission)

45Mn

質量數45
中子數20
相對原子質量
44.994654 ± 0.000322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p (proton emission)

46Mn

質量數46
中子數21
相對原子質量
45.986669 ± 0.000093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36.2 ± 0.4 ms
自旋4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7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100%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57%
2p (2-proton emission)18%
β+α (β+-delayed α emission)

47Mn

質量數47
中子數22
相對原子質量
46.975774 ± 0.000034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88 ± 1.3 m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7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100%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1.7%

48Mn

質量數48
中子數23
相對原子質量
47.96854876 ± 0.000007191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158.1 ± 2.2 ms
自旋4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7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100%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0.28%
β+α (β+-delayed α emission)6%

49Mn

質量數49
中子數24
相對原子質量
48.95961335 ± 0.000002377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382 ± 7 m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70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100%

50Mn

質量數50
中子數25
相對原子質量
49.954238157 ± 0.000000123 Da
G因數
0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283.21 ± 0.07 ms
自旋0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
发现或发明时间1952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100%

51Mn

質量數51
中子數26
相對原子質量
50.94820877 ± 0.000000326 Da
G因數
1.43 ± 0.0016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45.81 ± 0.21 m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41 ± 0.08
发现或发明时间1938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100%

52Mn

質量數52
中子數27
相對原子質量
51.94555909 ± 0.000000138 Da
G因數
0.51036666666667 ± 0.0002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5.591 ± 0.003 d
自旋6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5 ± 0.07
发现或发明时间1938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100%

53Mn

質量數53
中子數28
相對原子質量
52.941287497 ± 0.000000371 Da
G因數
1.438 ± 0.0014285714285714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3.7 ± 0.4 My
自旋7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17 ± 0.03
发现或发明时间1955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ϵ (electron capture)100%

54Mn

質量數54
中子數29
相對原子質量
53.940355772 ± 0.00000108 Da
G因數
1.099 ± 0.001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312.081 ± 0.032 d
自旋3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37 ± 0.03
发现或发明时间1938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ϵ (electron capture)100%
β (β decay)0.93%
e+ (positron emission)1.28%

55Mn

質量數55
中子數30
相對原子質量
54.93804304 ± 0.000000279 Da
G因數
丰度
100
放射性稳定同位素
半衰期Not Radioactive ☢️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33 ± 0.01
发现或发明时间1923
宇稱-

56Mn

質量數56
中子數31
相對原子質量
55.938902816 ± 0.000000314 Da
G因數
1.08 ± 0.00066666666666667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2.5789 ± 0.0001 h
自旋3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24 ± 0.08
发现或发明时间1934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
57Mn

質量數57
中子數32
相對原子質量
56.938285944 ± 0.000001615 Da
G因數
1.3924 ± 0.0008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85.4 ± 1.8 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37 ± 0.03
发现或发明时间1954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
58Mn

質量數58
中子數33
相對原子質量
57.940066643 ± 0.0000029 Da
G因數
2.623 ± 0.002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3 ± 0.1 s
自旋1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03 ± 0.08
发现或发明时间1961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
59Mn

質量數59
中子數34
相對原子質量
58.940391111 ± 0.0000025 Da
G因數
1.3976 ± 0.0012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4.59 ± 0.05 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34 ± 0.03
发现或发明时间1976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
60Mn

質量數60
中子數35
相對原子質量
59.943136574 ± 0.0000025 Da
G因數
2.488 ± 0.007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280 ± 20 ms
自旋1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1 ± 0.2
发现或发明时间1978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
61Mn

質量數61
中子數36
相對原子質量
60.944452541 ± 0.0000025 Da
G因數
1.4132 ± 0.0008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709 ± 8 m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36 ± 0.03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0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

62Mn

質量數62
中子數37
相對原子質量
61.947907384 ± 0.000007023 Da
G因數
2.384 ± 0.007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92 ± 13 ms
自旋1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1 ± 0.2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3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

63Mn

質量數63
中子數38
相對原子質量
62.949664672 ± 0.000004 Da
G因數
1.3756 ± 0.0012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275 ± 4 m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0.48 ± 0.04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5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

64Mn

質量數64
中子數39
相對原子質量
63.953849369 ± 0.0000038 Da
G因數
2.085 ± 0.003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88.8 ± 2.4 ms
自旋1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5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2.7%

65Mn

質量數65
中子數40
相對原子質量
64.956019749 ± 0.000004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91.9 ± 0.7 m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85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7.9%

66Mn

質量數66
中子數41
相對原子質量
65.960546833 ± 0.000012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63.8 ± 0.9 ms
自旋1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92
宇稱+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7.4%
2n (2-neutron emission)

67Mn

質量數67
中子數42
相對原子質量
66.96395 ± 0.000215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46.7 ± 2.3 m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97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10%
2n (2-neutron emission)

68Mn

質量數68
中子數43
相對原子質量
67.968953 ± 0.000322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33.7 ± 1.5 ms
自旋3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95
宇稱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18%
2n (2-neutron emission)

69Mn

質量數69
中子數44
相對原子質量
68.972775 ± 0.000429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22.1 ± 1.6 ms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1995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40%
2n (2-neutron emission)

70Mn

質量數70
中子數45
相對原子質量
69.978046 ± 0.000537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19.9 ± 1.7 ms
自旋4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2009
宇稱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100%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
2n (2-neutron emission)

71Mn

質量數71
中子數46
相對原子質量
70.982158 ± 0.000537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2010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
2n (2-neutron emission)

72Mn

質量數72
中子數47
相對原子質量
71.988009 ± 0.000644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自旋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2013
宇稱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
β n (β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
2n (2-neutron emission)

73Mn

質量數73
中子數48
相對原子質量
72.992807 ± 0.000644 Da
G因數
丰度
放射性☢️ 放射性元素
半衰期
自旋5/2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
发现或发明时间2017
宇稱-

decay mode強度 (物理)
β (β decay)
Manganese electrolytic and 1cm3 cube

歷史

發現者或發明者Johann Gahn
发现地点Sweden
发现或发明时间1774
语源学Latin: magnes (magnet); Italian: manganese.
發音MAN-ge-nees (英语)

來源

相对丰度
地壳丰度
950 mg/kg
丰度 (海洋)
0.0002 mg/L
丰度 (人体)
0.00002 %
丰度 (流星体)
0.27 %
丰度 (太阳)
0.001 %
宇宙丰度
0.0008 %

Nuclear Screening Constants

1s0.6043
2p3.916
2s7.2062
3d14.4718
3p12.8908
3s11.9821
4s19.71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