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序数 | 88 |
---|---|
相对原子质量 | 226 |
質量數 | 201 |
族 | 2 |
---|---|
周期 | 7 |
区 | s |
質子 | 88 p+ |
---|---|
中子 | 113 n0 |
电子 | 88 e- |
原子半径 | |
---|---|
摩尔体积 | |
共价半径 | |
Metallic Radius | |
离子半径 | |
Crystal Radius | |
范德华半径 | |
密度 |
能量 | |
---|---|
質子親合能 | |
电子亲合能 | |
電離能 | |
汽化热 | |
熔化热 | |
标准摩尔生成焓 | |
电子 | |
電子層 | 2, 8, 18, 32, 18, 8, 2 |
價電子 | 2 ⓘ |
电子排布 | [Rn] 7s2ⓘ 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10 4p6 5s2 4d10 5p6 6s2 4f14 5d10 6p6 7s2 |
氧化数 | 2 |
电负性 |
0.9
|
Electrophilicity Index | |
物质基本状态 | |
物質階段 | 固体 |
gaseous state of matter | |
沸点 | |
熔点 | |
critical pressure | |
critical temperature | |
三相點 | |
外表 | |
顏色 | 银色
|
外表 | silvery white metallic |
折射率 | |
材料性质 | |
热导率 | |
热胀冷缩 | |
摩尔热容 | |
比热容 | |
绝热指数 | |
electrical properties | |
type | Conductor |
電導率 | |
电阻率 | |
超导现象 | |
磁 | |
type | |
磁化率 (Mass) | |
磁化率 (Molar) | |
磁化率 (Volume) | |
magnetic ordering | |
居里点 | |
奈耳温度 | |
结构 | |
晶体结构 | 体心立方 () |
晶格常數 | |
Lattice Angles | π/2, π/2, π/2 |
mechanical property | |
硬度 | |
体积模量 | |
剪切模量 | |
Young's modulus | |
泊松比 | |
音速 | |
分类 | |
分类 | 碱土金属, Alkaline earth metals |
CAS Group | IIA |
IUPAC Group | IIA |
Glawe Number | 13 |
Mendeleev Number | 10 |
Pettifor Number | 13 |
Geochemical Class | U/Th decay series |
親鐵元素 | litophile |
Gas Basicity | |
---|---|
極化性 | |
C6 Dispersion Coefficient | |
allotrope | |
截面 | 13
|
Neutron Mass Absorption | |
量子数 | 1S0 |
空间群 | 229 (Im_3m) |
稳定的同位素 | 0 |
---|---|
不稳定的同位素 | 35 |
Natural Isotopes | 0 |
質量數 | 201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13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0 ± 30 ms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2005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質量數 | 202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14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.1 ± 1.1 m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200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質量數 | 203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15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6 ± 13 ms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6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04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16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60 ± 9 m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05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17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20 ± 50 ms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7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06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18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40 ± 20 m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07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19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.38 ± 0.18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86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08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0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.11 ± 0.045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87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09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1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.3444 ± 0.0052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.71 ± 0.08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39 ± 0.04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10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2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 ± 0.1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11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3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.3496 ± 0.0016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2.6 ± 1.2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46 ± 0.04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12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4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3 ± 0.2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
質量數 | 213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5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1.22 ± 0.004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.73 ± 0.05 m
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5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87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3% |
質量數 | 214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6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.437 ± 0.016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99.941% 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0.059% |
質量數 | 215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7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.669 ± 0.009 ms
|
自旋 | 9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質量數 | 216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8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72 ± 7 n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2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ϵ (electron capture) | 1% |
質量數 | 217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29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.95 ± 0.12 us
|
自旋 | 9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0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質量數 | 218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0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5.91 ± 0.14 u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0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質量數 | 219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1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9 ± 2 ms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2 |
宇稱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質量數 | 220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2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8.1 ± 1.2 m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9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質量數 | 221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3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-0.0716 ± 0.00068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25 ± 4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1.92 ± 0.06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9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14C | 1.2% |
質量數 | 222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4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3.6 ± 0.4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8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14C | 3% |
質量數 | 223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5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.17946666666667 ± 0.00053333333333333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1.4352 ± 0.001 d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1.22 ± 0.03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0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14C | 8.9% |
質量數 | 224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6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.6316 ± 0.0014 d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02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14C | 4% |
質量數 | 225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7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-1.46 ± 0.004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4.82 ± 0.19 d
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26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8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.6 ± 0.007 ky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898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α (α emission) | 100% |
14C | 2.6% |
2β− (double β− decay) |
質量數 | 227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39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-0.26733333333333 ± 0.00073333333333333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2.2 ± 0.5 m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1.53 ± 0.06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3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28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0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5.75 ± 0.03 y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0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29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1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.19968 ± 0.00056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 ± 0.2 m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2.99 ± 0.12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30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2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93 ± 2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8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31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3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-0.14216 ± 0.00044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104 ± 1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3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32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4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4 ± 0.3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3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33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5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0 ± 5 s
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0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質量數 | 234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6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0
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30 ± 10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0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SF (β−-delayed fission) |
質量數 | 235 |
---|---|
中子數 | 147 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G因數 | |
丰度 | |
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
發現者或發明者 | Pierre and Marie Curie |
---|---|
发现地点 | France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898 |
语源学 | Latin: radius (ray). |
發音 | RAY-di-em (英语) |
相对丰度 | |
---|---|
地壳丰度 | |
丰度 (海洋) | |
丰度 (人体) | 0.0000000000001 %
|
丰度 (流星体) | |
丰度 (太阳) | |
宇宙丰度 | 0 %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