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原子序数 | 7 | 
|---|---|
| 相对原子质量 | 14.007 | 
| 質量數 | 14 | 
| 族 | 15 | 
|---|---|
| 周期 | 2 | 
| 区 | p | 
| 質子 | 7 p+ | 
|---|---|
| 中子 | 7 n0 | 
| 电子 | 7 e- | 
| 原子半径 | |
|---|---|
| 摩尔体积 | |
| 共价半径 | |
| Metallic Radius | |
| 离子半径 | |
| Crystal Radius | |
| 范德华半径 | |
| 密度 | 
| 能量 | |
|---|---|
| 質子親合能 | |
| 电子亲合能 | |
| 電離能 | |
| 汽化热 | |
| 熔化热 | |
| 标准摩尔生成焓 | |
| 电子 | |
| 電子層 | 2, 5 | 
| 價電子 | 5 ⓘ | 
| 电子排布 | [He] 2s2 2p3ⓘ 1s2 2s2 2p3  | 
| 氧化数 | -3, -2, -1, 0, 1, 2, 3, 4, 5 | 
| 电负性 | 
 3.04 
 | 
| Electrophilicity Index | |
| 物质基本状态 | |
| 物質階段 | {ERROR}|
| gaseous state of matter | Diatomic | 
| 沸点 | |
| 熔点 | |
| critical pressure | |
| critical temperature | |
| 三相點 | |
| 外表 | |
| 顏色 | 黑色 
 | 
| 外表 | colorless gas, liquid or solid | 
| 折射率 | 1.000298  
 | 
| 材料性质 | |
| 热导率 | |
| 热胀冷缩 | |
| 摩尔热容 | |
| 比热容 | |
| 绝热指数 | 7/5 | 
| electrical properties | |
| type | |
| 電導率 | |
| 电阻率 | |
| 超导现象 | |
| 磁 | |
| type | diamagnetic | 
| 磁化率 (Mass) | -0.0000000054 m³/Kg 
 | 
| 磁化率 (Molar) | -0.00000000015 m³/mol 
 | 
| 磁化率 (Volume) | -0.0000000068  
 | 
| magnetic ordering | |
| 居里点 | |
| 奈耳温度 | |
| 结构 | |
| 晶体结构 | {ERROR} | 
| 晶格常數 | |
| Lattice Angles | π/2, π/2, 2 π/3 | 
| mechanical property | |
| 硬度 | |
| 体积模量 | |
| 剪切模量 | |
| Young's modulus | |
| 泊松比 | |
| 音速 | |
| 分类 | |
| 分类 | 锕系元素, Nonmetals | 
| CAS Group | VB | 
| IUPAC Group | VA | 
| Glawe Number | 88 | 
| Mendeleev Number | 93 | 
| Pettifor Number | 100 | 
| Geochemical Class | volatile | 
| 親鐵元素 | atmophile | 
| Gas Basicity | |
|---|---|
| 極化性 | |
| C6 Dispersion Coefficient | |
| allotrope | Dinitrogen | 
| 截面 | 1.91  
 | 
| Neutron Mass Absorption | 0.0048  
 | 
| 量子数 | 4S3/2 | 
| 空间群 | 194 (P63/mmc) | 
| 稳定的同位素 | 2 | 
|---|---|
| 不稳定的同位素 | 14 | 
| Natural Isotopes | 2 | 
| 質量數 | 10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3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|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143 ± 36 ys 
 | 
| 自旋 | 1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2002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p (proton emission) | 
| 質量數 | 11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4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|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585 ± 7 ys 
 | 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4 | 
| 宇稱 | +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p (proton emission) | 100% | 
| 質量數 | 12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5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.4571 ± 0.0001  
 | 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11 ± 0.016 ms 
 | 
| 自旋 | 1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01 ± 0.0009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9 | 
| 宇稱 | +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 
| β+α (β+-delayed α emission) | 1.93% | 
| 質量數 | 13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6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.6438 ± 0.0008  
 | 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9.965 ± 0.004 m 
 | 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34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 
| 質量數 | 14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7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.403573 ± 0.000002  
 | 
| 丰度 | 99.6205 ± 0.0247  
 | 
| 放射性 | 稳定同位素 | 
| 半衰期 | Not Radioactive ☢️ | 
| 自旋 | 1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0 | 
| 宇稱 | + | 
| 質量數 | 15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8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-0.5661138 ± 0.0000028  
 | 
| 丰度 | 0.3795 ± 0.0247  
 | 
| 放射性 | 稳定同位素 | 
| 半衰期 | Not Radioactive ☢️ | 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9 | 
| 宇稱 | - | 
| 質量數 | 16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9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.9928 ± 0.00055  
 | 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7.13 ± 0.02 s 
 | 
| 自旋 | 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-0.018 ± 0.002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33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α (β−-delayed α emission) | 0.00154% | 
| 質量數 | 17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0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.7104 ± 0.0008  
 | 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4.173 ± 0.004 s 
 | 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9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95.1% | 
| β−α (β−-delayed α emission) | 0.0025% | 
| 質量數 | 18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1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.3274 ± 0.0004  
 | 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619.2 ± 1.9 ms 
 | 
| 自旋 | 1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0123 ± 0.0012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4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7% | 
| β−α (β−-delayed α emission) | 12.2% | 
| 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
| 質量數 | 19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2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.61 ± 0.03  
 | 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336 ± 3 ms 
 | 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8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41.8% | 
| 質量數 | 20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3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|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136 ± 3 ms 
 | 
| 自旋 | 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9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42.9% | 
| 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
| 質量數 | 21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4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|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85 ± 5 ms 
 | 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0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87% | 
| 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
| 質量數 | 22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5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0  
 | 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23 ± 3 ms 
 | 
| 自旋 | 0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9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34% | 
| 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12% | 
| 質量數 | 23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6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|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13.9 ± 1.4 ms 
 | 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5 | 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 
| 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42% | 
| 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8% | 
| 3n (3-neutron emission) | 3.4% | 
| 質量數 | 24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7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|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|
| 自旋 | |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|
| 宇稱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n (neutron emission) | 
| 質量數 | 25 | 
|---|---|
| 中子數 | 18 | 
| 相對原子質量 | |
| G因數 | |
| 丰度 | |
| 放射性 | ☢️ 放射性元素 | 
| 半衰期 | |
| 自旋 | 1/2 | 
| 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  
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|
| 宇稱 | - | 
| 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 
|---|---|
| n (neutron emission) | |
| 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|
| β− (β− decay) | 
| 發現者或發明者 | Daniel Rutherford | 
|---|---|
| 发现地点 | Scotland | 
| 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772 | 
| 语源学 | Greek: nitron and genes, (soda forming). | 
| 發音 | NYE-treh-gen (英语) | 
| 1 | s | 0.3349 | 
| 2 | p | 3.166 | 
| 2 | s | 3.1526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