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序数 | 50 |
---|---|
相对原子质量 | 118.71 |
質量數 | 120 |
族 | 14 |
---|---|
周期 | 5 |
区 | p |
个质子 | 50 p+ |
---|---|
个中子 | 70 n0 |
电子 | 50 e- |
物理性质 | |
---|---|
原子半径 | 145 皮米
|
摩尔体积 | 16.3 cm³/mol
|
共价半径 | 140 皮米
|
Metallic Radius | 142 皮米
|
离子半径 | 55 皮米
|
Crystal Radius | 69 皮米
|
范德华半径 | 217 皮米
|
密度 | 7.287 g/cm³
|
能量 | |
質子親合能 | |
电子亲合能 | 1.112067 eV/particle
|
電離能 | 7.343917 eV/particle
|
汽化热 | 296 kJ/mol
|
熔化热 | 7.07 kJ/mol
|
标准摩尔生成焓 | 301.2 kJ/mol
|
Electrons | |
電子層 | 2, 8, 18, 18, 4 |
價電子 | 4 |
电子排布 | [Kr] 4d10 5s2 5p2 |
氧化数 | -4, -3, -2, -1, 0, 1, 2, 3, 4 |
电负性 | 1.96
|
Electrophilicity | 1.434238336293717 eV/particle
|
Phases | |
物質階段 | 固体 |
Gas Phase | |
沸点 | 2,859.15 K
|
熔点 | 286.35 K
|
critical pressure | |
critical temperature | |
三相點 | |
Visual | |
顏色 | 银色
|
外表 | silvery-white (beta, β) or gray (alpha, α) |
折射率 | |
材料性质 | |
热导率 | 66.8 W/(m K)
|
热胀冷缩 | 0.000022 1/K
|
摩尔热容 | 26.99 J/(mol K)
|
比热容 | 0.227 J/(g⋅K)
|
绝热指数 | |
electrical properties | |
type | Conductor |
電導率 | 9.1 MS/m
|
电阻率 | 0.00000011 m Ω
|
超导现象 | 3.72 K
|
磁 | |
type | diamagnetic |
磁化率 (Mass) | -0.0000000031 m³/Kg
|
磁化率 (Molar) | -0.000000000368 m³/mol
|
磁化率 (Volume) | -0.0000227
|
magnetic ordering | |
居里点 | |
奈耳温度 | |
Structure | |
晶体结构 | 体心四方 (TET) |
晶格常數 | 5.82 Å
|
Lattice Angles | π/2, π/2, π/2 |
mechanical property | |
硬度 | 1.5 MPa
|
体积模量 | 58 GPa
|
剪切模量 | 18 GPa
|
Young's modulus | 50 GPa
|
泊松比 | 0.36
|
音速 | 2,500 m/s
|
分类 | |
分类 | 弱金属, Poor metals |
CAS Group | IVB |
IUPAC Group | IVA |
Glawe Number | 83 |
Mendeleev Number | 90 |
Pettifor Number | 83 |
Geochemical Class | |
親鐵元素 | chalcophile |
other | |
Gas Basicity | |
Dipole Polarizability | |
C6 Dispersion Coefficient | 659 a₀
|
Allotropes | White Tin, Gray Tin |
截面 | 0.62
|
Neutron Mass Absorption | 0.0002
|
量子数 | 3P0 |
空间群 | 141 (I41/amd) |
稳定的同位素 | 10 |
---|---|
不稳定的同位素 | 32 |
Radioactive Isotopes | 32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99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24 ± 4 ms
|
自旋 | 9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2011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 | 5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0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1.18 ± 0.08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 | 17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1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2.22 ± 0.05 s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 | 21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2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3.8 ± 0.2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3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7 ± 0.2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1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 | 1.2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4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20.8 ± 0.5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5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32.7 ± 0.5 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81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β+ p (β+-delayed proton emission) | 0.011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6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1.92 ± 0.08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7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2.9 ± 0.05 m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6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8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10.3 ± 0.08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8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09 |
G因數 | -0.4312 ± 0.0024
|
半衰期 | 18.1 ± 0.2 m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33 ± 0.11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6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0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4.154 ± 0.004 h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5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ϵ (electron capture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1 |
G因數 | 0.17342857142857 ± 0.0011428571428571
|
半衰期 | 35.3 ± 0.6 m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2 ± 0.1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9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0.97 ± 0.01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2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7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2β+ (double β+ decay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3 |
G因數 | -1.7554 ± 0.0016
|
半衰期 | 115.08 ± 0.04 d
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39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+ (β+ decay; β+ = ϵ + e+) | 100% |
丰度 | 0.66 ± 0.01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4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7 |
宇稱 | + |
丰度 | 0.34 ± 0.01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5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7 |
宇稱 | + |
丰度 | 14.54 ± 0.09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6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2 |
宇稱 | + |
丰度 | 7.68 ± 0.07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7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3 |
宇稱 | + |
丰度 | 24.22 ± 0.09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8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4 |
宇稱 | + |
丰度 | 8.59 ± 0.04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19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5 |
宇稱 | + |
丰度 | 32.58 ± 0.09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0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6 |
宇稱 | +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1 |
G因數 | 0.4646 ± 0.00073333333333333
|
半衰期 | 27.03 ± 0.04 h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-0.02 ± 0.02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8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4.63 ± 0.03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2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8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2β− (double β− decay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3 |
G因數 | -0.24876363636364 ± 0.0002
|
半衰期 | 129.2 ± 0.4 d
|
自旋 | 1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03 ± 0.04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48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5.79 ± 0.05
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4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22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2β− (double β− decay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5 |
G因數 | -0.24472727272727 ± 0.00036363636363636
|
半衰期 | 9.634 ± 0.015 d
|
自旋 | 1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2 ± 0.2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39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6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230 ± 14 ky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2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7 |
G因數 | -0.24127272727273 ± 0.0012727272727273
|
半衰期 | 2.1 ± 0.04 h
|
自旋 | 11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32 ± 0.14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1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8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59.07 ± 0.14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56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29 |
G因數 | 0.502 ± 0.002
|
半衰期 | 2.23 ± 0.04 m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.05 ± 0.12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2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0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3.72 ± 0.07 m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2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1 |
G因數 | 0.49733333333333 ± 0.0026666666666667
|
半衰期 | 56 ± 0.5 s
|
自旋 | 3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-0.04 ± 0.09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3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2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39.7 ± 0.8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63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3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1.37 ± 0.07 s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3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0.0294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4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0.93 ± 0.08 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7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17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5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515 ± 5 ms
|
自旋 | 7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4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21% |
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6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355 ± 18 m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4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28% |
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7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249 ± 15 m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1994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48% |
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8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148 ± 9 ms
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2010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36% |
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39 |
G因數 | |
半衰期 | 120 ± 38 ms
|
自旋 | 5/2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2015 |
宇稱 | -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100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% |
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% |
丰度 | Radioactive ☢️ |
---|---|
相對原子質量 | |
質量數 | 140 |
G因數 | 0
|
半衰期 | |
自旋 | 0 |
nuclear quadrupole moment | 0
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2018 |
宇稱 | + |
decay mode | 強度 (物理) |
---|---|
β− (β− decay) | % |
β− n (β−-delayed neutron emission) | % |
2n (2-neutron emission) | % |
發現者或發明者 | Known to the ancients. |
---|---|
发现地点 | |
发现或发明时间 | |
语源学 | Named after Etruscan god, Tinia; symbol from Latin: stannum (tin). |
發音 | TIN (英语) |
1 | s | 1.008 |
2 | p | 4.1146 |
2 | s | 13.1406 |
3 | d | 14.2583 |
3 | p | 17.6468 |
3 | s | 17.5802 |
4 | d | 32.03 |
4 | p | 28.7348 |
4 | s | 27.342 |
5 | p | 40.898 |
5 | s | 39.3715 |